信條第一條:神的本質
我們都從心裡相信並口裡承認,只有一位神,祂是一個簡單/純一的屬靈的 存在。祂是永恆的不可測度的不可見的不變的無限的全能的完美智慧的義的良善的。祂也是一切美善最豐盛的源頭
Article I - La nature de Dieu
Nous croyons tous du cœur et confessons de la bouche qu'il y a un seul Dieu, qui est un Être simple et spirituel. Il est éternel, incompréhensible, invisible, immuable, infini, tout-puissant, parfaitement sage, juste et bon. Il est aussi la source très abondante de tout bien.
詳細解析
信條第一條奠定了關於神本質的基石,這對於理解整份信條至關重要。它簡潔而有力地闡述了基督徒對獨一神的信仰。
基石
第一條作為整份信條的基礎,確立了所有後續教義的神學根基
簡潔有力
以精煉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神學真理,避免冗長複雜的論述
獨一神
明確宣告基督徒對唯一神的信仰,排除多神論的可能性
信仰的內在與外在表達
「Nous croyons tous du cœur et confessons de la bouche」(我們都從心裡相信並口裡承認):
內在信念
強調信仰必須源自內心的真誠相信,是個人與神關係的基礎
外在宣告
公開承認信仰的重要性,體現了信仰的社群性和見證性質
這句開場白直接引用了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0章9-10節中的話:「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這對於16世紀的荷蘭歸正宗信徒來說意義深遠,因為他們在查理五世和腓力二世的統治下遭受了難以想像的迫害。公開承認信仰是冒著生命危險的行為,這份信條的作者吉·德·布雷(Guy de Brès)也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句話不僅表達了個人信仰,也概括了與他一同在信仰爭戰中的兄弟姊妹們的共同信仰。
獨一神論與上帝的本質
「只有一位上帝」(qu'il y a un seul Dieu):
這明確地肯定了獨一神論。信條援引了舊約和新約中的多處聖經經文來支持這一點,包括申命記4章35節、以賽亞書43章10-11節、馬可福音12章29節和提摩太前書2章5節。這與多神論形成對比,並暗指排斥任何可能暗示有多個終極力量的神學體系。
「祂是一個簡單的和屬靈的存在」(qui est un Être simple et spirituel):
「simple」(簡單的/純一性)
腳註對「上帝的純一性」(simplicité de Dieu)進行了闡述。這意味著上帝不是由多個可分割的部分組成的;祂是獨一的,祂的每一個屬性都與祂的存在本身是同一的。例如,上帝是愛、是公義、是光——這些都不是上帝獨立的組成部分,而是祂不可分割的本質所固有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哲學和神學概念,它拒絕了上帝是由複合體或具有獨立「部分」的任何觀念。
「spirituel」(屬靈的)
這肯定了上帝的非物質本質,意味著上帝沒有身體或物理形態。所引用的聖經經文包括約翰福音4章24節(「上帝是個靈」)和哥林多後書3章17節(「主就是那靈」)。
上帝的九個核心屬性
「祂是永恆的、不可測度的、不可見的、不變的、無限的、全能的、完美智慧的、公義的和良善的」(Il est éternel, incompréhensible, invisible, immuable, infini, tout-puissant, parfaitement sage, juste et bon):
信條列舉了上帝的九個核心屬性(或稱「完全」),這些屬性都基於聖經的啟示:
永恆的(éternel)
上帝無始無終(申命記33章27節,詩篇90篇2節)。
不可測度的(incompréhensible)
上帝的本性和作為超越了人類的完全理解(詩篇139篇6節,羅馬書11章33節)。
不可見的(invisible)
上帝不能被肉眼看見(出埃及記33章20節,約翰福音1章18節,提摩太前書1章17節)。
不變的(immuable)
上帝的品格和旨意永不改變(詩篇102篇27-28節,瑪拉基書3章6節,希伯來書13章8節)。
無限的(infini)
上帝是沒有限制或邊界的(列王紀上8章27節,詩篇145篇3節,耶利米書23章24節)。
全能的(tout-puissant)
上帝擁有無限的能力和權柄(創世記17章1節,詩篇115篇3節,馬太福音19章26節)。
完美智慧的(parfaitement sage)
上帝擁有終極的智慧(約伯記12章13節,詩篇104篇24節,羅馬書16章27節)。
公義的(juste)
上帝在祂所有的作為中都是公義和公平的(約伯記34章10-12節,詩篇145篇17節,羅馬書3章25-26節)。
良善的(bon)
上帝本質上是仁慈的,並且是所有良善的源頭(出埃及記34章6節,詩篇86篇5節,馬可福音10章18節)。
一切美善的源頭
「祂也是一切美善最豐盛的源頭」(Il est aussi la source très abondante de tout bien):
豐盛的源頭
上帝不僅擁有良善,更是以豐盛的方式將良善傾倒給祂的創造物
供應者與施恩者
強調上帝作為一切祝福和美好事物的最終來源,彰顯祂的慷慨本性
聖經根基
這一概念源自多處聖經經文,包括歷代志上29章10-12節,詩篇36篇9節,雅各書1章17節
這句話總結了第一條,肯定了上帝是所有祝福和美好事物的最終來源,強調了祂作為供應者和施恩者的角色。這句話強化了上帝本質中固有的良善和慷慨,直接呼應了前面所提到的「良善」屬性。
神學基礎的總結
第一條為《比利時信條》奠定了堅實的神學基礎,定義了上帝獨一無二的存在及其基本屬性,強調了祂的超越性(屬靈的、永恆的、不可見的、不可測度的)和祂的積極品格(全能的、智慧的、公義的、良善的、一切美善的源頭)。這為信條接下來深入探討基督教信仰的特定教義奠定了基礎。
Copyright © 2025 The Tao-Yuan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Copyright © 2025 The Tao-Yuan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